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清要完 > 第669章 和你们这帮虫豸在一起,怎么可能搞好排华?

第669章 和你们这帮虫豸在一起,怎么可能搞好排华?(1/2)

目录

天历九年,初夏。

吴淞口已经响起了呜咽的汽笛声,东方女王号的烟囱喷吐出长长的煤烟,甲板上站满了凯旋而回的战士。石达开的蓝灰呢子军服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胸前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和荣誉军团勋章跟着绶带不停晃动。

“看!”詹西女王突然指着江岸。吴淞军港的码头旁,忽然炸开十二团火光,钢炮的轰鸣如同闷雷一般接连不断。白斯文的单片眼镜差点滑落:“阿姆斯特朗后装炮.这是天国仿造的?”

当“东方女王”号靠上码头的时候,三个营级蓝灰色方阵齐刷刷举起天历三年式步枪,刺刀林在阳光下泛着寒光。石达开注意到每个士兵的胸前都挂着一枚圆形的青铜勋章——这是攻克塞瓦斯托波尔的老兵才有的克里米亚胜利勋章。

舷梯刚放下,《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军乐声就混着江水拍岸的声响涌来。罗耀国穿着灰蓝色的军服站在最前头。冯云山的明黄龙袍在江风中翻滚。洪宣娇没戴朝冠,乌油油的辫子盘在头顶,倒像个寻常的江南妇人。

“八哥!”罗耀国看到石达开走下舷梯,远远的就朝他抱拳拱手。他身后跟着的同样穿着新式军服的韦昌辉突然咳嗽一声,总理府秘书官傅善祥赶紧捧上朱漆托盘——里头是两枚闪闪发光的金色五角星和两块金色的肩章。

罗耀国指着那两名金星笑道:“八哥,这是你的元帅肩章和金星!现在就让三哥给你挂上吧。”

石达开往罗耀国、韦昌辉两人的肩膀上一扫,果然都扛上了元帅军衔!

不过石达开并不急着挂上元帅衔,而是将目光扫过罗耀国身后的骑兵营。那些战马都是顿河种,马鞍上挂着哥萨克式的弧形马刀,显然是克里米亚的战利品。他突然抬手指着那些骑兵:“吴王,这些兵.”

“都是你的!”罗耀国笑着一指在军港码头旁列队的步兵骑兵,“都是跟着你远征克里米亚的好汉子,在前线负伤后被送回来的,现在都养好了身子,又是我天国的好儿郎了!”

说着话,罗耀国就朝这些步兵骑兵一挥胳膊,然后“恭迎冀王五千岁凯旋”的欢呼声就如怒涛一般响起。

外滩大道。

柏油路面上还留着洒水的痕迹,穿绸布衣衫的市民正被太平军用藤牌隔在两侧,其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全都拿着小红旗在那里朝着渐渐靠近的车队马队拼命摇动。

翼王乘坐的马车是由八匹红色的印度折耳马拉着,车窗镶着透明的平板玻璃。石达开刚刚坐好,就用手指敲了敲玻璃窗,冯云山笑道:“是上海平板玻璃厂制造的!不比英国货差吧?八弟,这几年咱们太平天国的工业那是突飞猛进,能造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石达开想起了那十二门礼炮:“那十二门阿姆斯特朗炮也是?”

“天历九年式”罗耀国笑道,“炮管是用徐州钢铁厂的大型蒸汽水压机加工的。”

车队过外摆渡桥时,苏州河南岸突然响起鞭炮声,青烟里蹿出了敲敲打打的舞狮队,狮头缀着的铜铃哗啦啦直响,外滩大马路两侧发出了一阵阵欢呼。

“八哥想担任何职?”罗耀国突然问。

“带兵。“石达开撩开车帘,朝着外面欢呼的市民频频挥手。“西北还有个曾妖头.“

车轮离开外滩的柏油大马路,进入上海县城,碾过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时,声响突然变大。罗耀国盘算着道:“陇海线修到开封了,最多再有一年就能到洛阳。到那时印度的粮食也运到了.”他凑近些:“到时候萧西王当征西主将,你当征西副将如何?”

石达开眯着眼睛看着车窗外上海县城内繁华的街景:“为什么要等陇海铁路修到洛阳和印度的粮食运到?难道三万太平军还打不下陕西?”

罗耀国笑了起来:“八哥果然是天上的斗战天下凡,打仗的事情瞒不过你啊!”他压低声音,“这招叫驱虎吞狼!”

“驱虎?”石达开不解,“谁是虎?曾国藩吗?”

罗耀国刚想解释,马车已经稳稳停在了诸王会议的豫园行辕之内了。

豫园,点春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