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残雪留诗(2/2)
刘晓茉没有什么反应,而汪霖则吓得把手稿掉到地上。
沈涵曦一边捡起手稿,一边解释起来:“把冷酷的现实主义和流血的理想主义耦合,这是他的本色。不只是经济决策中心正在讨论的收费培养外国研究生和接受委培研究生,外汇贷款也是他的奇思妙想。在推动但也恰好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目前,外汇贷款项目已经最终敲定了进入最后一轮筛选的18个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都即将到我们研究所与我们一起过节。这些人申请的基础贷款加在一起不到250万美元。因此恐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剩余一半,才能把贷款全部放出去。”
汪霖的脸上写满了意外:“大家申请的时候都很……节俭?”
“对,我们在经过初筛后收到的上百份申请中,只有15个项目敢于申请20万美元以上的贷款。用希羽的话来说,国内的申请者们‘穷惯了’。他们想象不到有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在来到研究所前,你能想象每天四块钱起步的餐标,还不要任何票证吗?”
“那就是天堂了。”
汪霖下意识地给出了反应,过了好一会才明白:“农民与金锄头。”
“对,但不能只归纳为眼界问题。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
沈涵曦总结完后,接着说道:“我们有自己的计算,但最终还是要看这些项目负责人对自己项目和相关领域的认知。一个较小的目标可能只要十万美元,但如果能给出一个更大的、合理的目标,那么更高额度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只需要等着这些人拿着自己的项目做陈述就行。”
这时,睡在一楼沙发上刚醒的邓瑜提起另一种心理:“希羽组这边的贷款是需要还利息的,而且到时候要还全款的。降低申请额度估计不只是没想过更多钱怎么用,以及增加通过几率,还有降低风险。我在中国这段时间里,发现中国这边对金融行为不太感冒。”
这时,其他人才注意到邓瑜竟然独自一人在一楼的沙发上睡了一晚。
邓瑜一边整理自己的头发,一边毫不在意道:“希羽希望我能帮忙把一部分涉及高等教育方面的资料尽快处理掉。所以我这几天就在这里工作。晓茉也知道另一件事——晓涵是在外交部翻译司的办公室里打过地铺的,并且她离开翻译司的原因不是经常在办公室打地铺。”
汪霖一时间有些困惑:“这边不是不兴加班的吗?”
邓瑜点头:“希羽以四小时的加班为理由,帮我停了今天的工作休息一天,加班工资正好顶掉了今天的工资。他为了尽快作出决定才请我加班的。我昨晚正好也没什么事,吃得太多也没法太早睡觉,实际上也就加到了凌晨十二点。”
汪霖:……
邓瑜直接向众人道了声早安后,直接头也不回地往自己的住处方向离开。
沈涵曦锁上大门后,接着聊起来:“总之,今年的贷款申请还得动员放更多贷款。”
“那不就和国内的其他银行站点一样了吗,有放贷指标,还有国库券指标之类的……”
“很多贷款都是放给国企、地方企业与合作社的,私有经济没法获得贷款。而我们放贷的这些项目和单位没有关系,只是与项目负责人对接,同时用附加贷款让愿意接受这部分贷款的单位协助完成项目。”
“算是私有项目?”
汪霖立刻反应过来,他忽然发现了问题:“那不是在抢银行的生意嘛?”
沈涵曦反问道:“国内的银行现在敢给这些项目放贷?放外汇贷?他们的确有贷款指标,但对科研项目的热情很低。”
沉默。
这时,刘晓茉一转话题:“不过,我们实际上的贷款行为是以投资之名进行的,在国际上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我们的确不想只放贷款出去,而是更希望能变成初创企业的资本金,然后获取分红,或者有偿给外单位提供生产许可,以租金形式收取专利使用费……”
听到“分红”、“专利”和“租金”,汪霖立刻带着怒气询问道:“这不是资本主义的行为吗?”
刘晓茉愣了一下,摇头:“这是资本营运,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史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相关资料你还没读明白。社会主义也需要资本营运。如果你的抵抗情绪带到岗位上,那就只能暂时停止工作。”
汪霖又一次愣住了。
“不然,你以为我们研究所要在做什么?只是在从事一般的研究吗?这些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部分。”
夏希羽话音刚落,汪霖更懵了。
过了好一会,他意识到自己仍旧低估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