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 489 浦江大雪后的喧嚣(5)

489 浦江大雪后的喧嚣(5)(2/2)

目录

“他们的关系太紧密了,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是如此。所以,他们俩反而无法走到你想的那一步。”

汪霖对两人的这种关系十分难以理解,但最终还是没有多话。

当这对新人决定相拥而眠时,时间恰好是1月28日的凌晨零点零分。

……

当汪霖守在刘晓茉的房间门口时,田中茜正在给有意跟着她学照相的徐灵韵和李武铉讲授夜间的延迟摄影。

几分钟后,待讲解结束,徐灵韵直接提出了意见:“相片很贵,我们买不起,只能找你借几卷。”

“那你们应该不会等太久了,研究所跟乐凯那边搞彩色胶卷研究的邹竞团队派出的申请人有接触,这是我拍的照片。”

说完,她一边在路灯下取出照片,一边宽慰他们:“在那之前,你们需要胶卷就找我要。我接受过柯达的赞助,他们给了我不少。”

“谢谢您。”

“那个,我也可以借吗?”

“你老家不是发达国家吗?”

李武铉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后才长叹一声:“五千韩元起步的胶卷,我也买不起啊……还不如在汉城买五升牛奶呢。”

即使徐灵韵已对韩日等国的经济情况和物价情况多少有些了解,但她仍旧大受震撼。

另一边,项若渔、赖天枢、谢悦薇三女正在与经济决策中心的同事们闲聊研究生招收相关的经济问题。

谢悦薇对张晨奕提起了早些年的规划:“之前那台被希羽闲置的大计算机应该可以调用了吧?”

“可以,但目前仅限科研岗的自己人使用,等到85年再拿给其他人用。对了,雅岚,研究所的最高密级经济预算是什么样的?”

海雅岚稍稍回忆了下,接着迅速答道:“希羽他希望微羽集团在1984年的收入数据至少翻倍起步,也就是总收入5亿美元。对应的净利润大约11亿美元。这些收入有一部分要拿来搞制药设备和用于研发深低温设备的科研设备,因此实际利润可能更低。用工会是三千五百人上下。如果把药厂开在浦江,那就需要培训至少三百人。”

赖天枢想到了贷款:“如果允许贷款的话,是否可以把利润做得高一些?”

黄晗先点头后摇头:“可以,但这个时代对我们的一些产品的产量无法预估,只能按照有限的上升空间去计算,估计只能提一两千万美元。”

“而且,对一家新成立不到五年的企业来说,一亿美元的贷款并不容易借到。如果要为此去找那些大银行,那就本末倒置了——研究所本来就是为了经济独立才单独开了微羽集团赚钱的。研究所本身也做一些生意,只是赚的不多,收入大多以专利费为主。”

“对了,你们四位觉得希羽提的那个对国内研究生收费的方案可行吗?”

“对国内的委培研究生可行——一些油水比较多的单位或许不介意。不过,我觉得对国外的研究生一般收费得无万美元起步。”

听到这里,项若渔追问:“整个培养期间五万美元?”

“一年五万起步。优秀的穷学生可以免费,或者给奖学金。一般的学生要么让家里掏钱,要么请所在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出钱委培。这也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

之后,这七位女青年花了半个晚上的时间讨论出了一个可以报送联席会议的初步方案。

然而,这份方案暂时没有时间拿来讨论——眼下的最大挑战还没结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