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1/2)
第125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鹏举”
周同望着眼前的孩童,那双还显稚气的眼中似是有炽烈的火在跳动。
在这个士大夫至上的时代,他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见过如此的眼神,一时间仿佛重见了百年前俯瞰天下的盛唐气概。
原来这个时代并非没有真正的武人。
‘仙长’
蹲在屋脊上的凤凰见他站起身来,金色的眼瞳中闪过一丝讶然,旋即立刻意识到了他心中所想。
‘您真要传授他技法么’
灵台中的声音显出一分焦躁:‘仙长!您如今根基已然有损,当尽快闭关休憩,不该再为这些小事多费心力了!现今况且他只是个凡人,无法得您传承,教授些边角之功又有何意义’
“北方尚有些许残党未平,我还需在此留些时日。”周同回道,“即是边角之功,教授些许也不费甚气力。”
他随手折下一边的树枝,在孩童讶然的注视之下,一手点在他腰侧。
“挺腰杆,正脊骨,后肘莫垂,前臂推弓,集九重劲力于弦,方得一点击破。”
十岁的孩童微微一怔,旋即便明白仙师这是在予以指点,赶忙依他所说调整姿势与呼吸。
半个时辰后,又一支羽箭激射而出,这一次箭头没入树干中的深度又多了半尺。
“还不错。”周同望了那树干上的羽箭一眼,“便依照如此练习,先射树木,再射金石,何时能做到没金饮羽,你便算练成了。”
孩子用力地嗯出一声,直直地望着他,眼中有莫名的神情在滚动。
自徽宗上任以来,崇文抑武的风气愈发显著,最严的地区甚至直接禁止民间习武。如此环境下想要寻觅一位武学名师堪比大海捞针,虽只得了一次指点,他已察觉到了眼前此人的不凡之处。
“敢问.仙师您身居何处日后我可否继续请教”他谨慎地问。
“并无定所。”周同摇头,“不过汤阴的酒不错,我每月初一会来喝上一碗。”
孩子的眼眸微微亮起。
之后的数年,汤阴的小酒馆外多了一个背弓的男孩。
每个月的初一,男孩都会出现在酒馆之外,握着他的武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一个持枪的身影坐在酒馆之外,将新习得的射术展现与他看。
除却技法之外,二人之间的交流实际并不多,他并未详细问过周同的来历,只是从他拿在手里的长枪和身上不时出现的血气看出,他必然是经了不少战事。
一开始周同兴致来时还会偶尔与他说些外面的局势、说说他所见过的战场,但随着时日推进,他的话愈发地少起来,除却必要的指点之外再不多言辞。
他累了,累到没有了说话的心思。
岳飞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他不知仙师的疲惫来自于何事,只是更卖力地练弓,从夏日三伏到冬日三九。
直至某一日,羽箭划破长空,在锵声中整个没入磐石,只留下尾羽暴露在石外。
“仙师!我已做到没金饮羽了.”
身形已经长开的少年放下长弓,惊喜地朝他说着,乍一转头,后半句话却陡然弱了下来。
在桌前,周同一手支脸,双眼微闭,面庞下垂,正发出轻微的鼻息声。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忽然感觉眼前这个男人已经无比苍老了,似是有无形的缝隙在他身上裂开,露出无数岁月留下的蹉跎。
但下一刻回过神来,桌前坐的分明只是样貌清秀的年轻男子。
少年握着弓站在那,默默地注视着他。
“仙师。”
呼唤声传入耳中,周同缓缓地睁开眼睛,身形挺拔的青年正坐在桌子对面,身上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光华。
“我已应募成功,当了敢战士,接下来便要去前去相州清扫贼寇,过几日便要启程。”
他双手呈上手中的酒碗:“这十年来,谢过仙师的指点。某不善多言,便以此酒敬过仙师授业之恩。”
说话间,那碗中酒液倒映出一张刚毅的脸,满身都写着意气风发。
“不必多执谢辞。”他拿起手中的酒碗,“再过些时日,我也要离开了,此番最后回来尝尝汤阴的酒,便当作辞行罢。”
“是么,您要离开了啊”
岳飞捧着酒碗,似是沉吟了一番。
“此前我听到了些坊间传言人们说,您是长生不老的仙人。”
实际上并不需传言他也能意识得到。十年过去,他都已经从孩童成长为青年,可面前的男人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眼见着周同脸上的神色并无变化,他已然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您此番离开,还会再回到人间么”
“自是会的。”周同道,“只是尚需些时日。”
尚需些时日么岳飞垂目。
他听闻过仙人们不时便会前去隐居山林闭关悟道,一去便是数十乃至上百年。以凡人的寿数而言,这一离开便往往意味着永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