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村里发夫君?我一文钱买了个摄政王 > 第297章 古代家长也要择校

第297章 古代家长也要择校(2/2)

目录

“我听说县学可以学生的住处,按月出钱,可管食宿。”

秦大嫂说,“我也打听过了,我们俩勒紧裤腰带供他,倒是勉强供得起。”

“等过两年,频婆果挂果了,日子只会更宽裕,只是……”

她屁股连着凳子一起挪了挪,凑近说,“老秦又听人说,咱们青田县的县学,自从前任老学令告老,新换的先生大不如前。”

“去年的童生都没考过这个人数。”

秦大嫂说着,伸出一只手掌。

顾喜喜心想,这个升学率是有点低了。

她记得江明远一直是在府城读书。

秦大嫂发愁道,“现在就是远的地方,咱去不了,府城的书院更是想都别想。”

“我就犹豫,要是去了县学跟在村里没区别,我们费这个劲作甚?”

顾喜喜想了想,建议道,“若县学果真如此,不如先等一等,且看村塾新来的夫子如何。”

“毕竟曾经的……”

顾喜喜清了下嗓子,才得以说下去,“陈先生、刘先生,还有何先生,他们都教的很不错。”

“我想,由刘先生亲自找来的教书先生,应该不会比他们三位差太多。”

秦大嫂点头,“听你的,再等等。”

她又笑道,“其实我没读下书,也不懂咋样教的好,咋样又是教的不好。”

“只能听人说,哪个先生教出来的童生多,又考了几个举人。”

顾喜喜词穷。

择校全看升学率,古代家长看来也是一样的。

只是她无法跟秦大嫂说明,小小的村塾自开创起就是何等的藏龙卧虎。

第一任陈先生,连中三元的天才,如今的摄政王慕南钊是也。

第二任刘先生,考中过进士的学霸,即将入仕为官。

与刘先生共事过的何先生,何家大小姐,亦饱读诗书,书法一绝,只是受女儿身所限,没能做官罢了。

顾喜喜对秦大嫂笑笑,“嫂子喝茶,喝茶。”

下午,顾喜喜收到了一封京城来信。

因为山长水远,信件先到青田县城珍宝阁,再由孟大娘子转递到花池渡村。

顾喜喜看见信封上的字迹,会心一笑,回自己屋里在桌边坐下,才悉心拆开。

这是何景兰的一封回信。

顾喜喜早前已去信告知,将在开春后择期去一趟京城,并细说了此行的意图。

何景兰很是高兴,其一说离情别绪,盼着与顾喜喜早日在京中重聚。

其二说既然顾老板将至,合伙开店的事她要提前筹备起来,这样顾老板就来得及给铺子挂匾剪彩。

其三说孟承平留京的近况,细述了她与孟承平几次相见,还说暂时顺其自然。

其四,也就是最后。

何景兰写到:“这几句你就当听个趣话,你认识的那个陈方,他本来想回花池渡村,可几次没能成行。”

“喜喜啊,我哥说,某人是怕隔的时间太久,花池渡村里,尤其是顾喜喜的家里就没有他的位置了。”

“喜喜,我盼着你来京城,当面跟我说说最近发生的事,会是我哥猜的那样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