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儒生活微话的新书 > 第341章 开门杀的议论

第341章 开门杀的议论(2/2)

目录

“对,乘客最好养成从右侧下车的习惯。”小黄调出一段教学视频,“然后是开门方法,现在流行‘荷氏开门法’,就是用离车门远的手去开,比如左驾用右手,右驾用左手。你试试,当你用右手开门时,身体会自然转动,头和肩膀跟着往后看,视线盲区就小了。”他现场演示,上半身随着右手开门的动作转向后方,“这样一转头,后面五米内的情况都能看见,比光看后视镜靠谱。”

“还有‘两段式开门’。”吴兵补充道,“先开一条小缝,大概20厘米,相当于给后面的人一个警示灯,然后探出头往后看,确认安全了再全开。别小看这20厘米,足够后面的骑行者反应刹车了。”他语气沉重地讲述着自己曾经目睹过的那些惨不忍睹的事故:“许多令人痛心的悲剧之所以发生,往往就是因为车门在瞬间‘唰’地一下完全打开,而车后的人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去躲避。然而,如果在开门时能稍微留一个小缝,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的缝隙,这对于双方来说,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救命反应时间’啊!”

“那我们这些走路和骑车的人,到底该如何防范呢?”小强一脸疲惫地说道,他刚刚送完外卖回来,头盔还挂在车把上,仿佛能看到他在路上奔波的身影。

吴兵面带微笑,然后详细地解释道:“作为一名骑行者,首先要牢记的是,一定要走非机动车道,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走机动车道,更绝对不能逆行!这不仅是为了自身安全,也是为了遵守交通规则。”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其次,当你路过停着的车辆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务必减速慢行。尤其是那些刚刚停下的车辆和打双闪的车辆,它们可是‘开门杀’的高危目标啊!”

吴兵强调说:“为了确保安全,你与这些车辆之间要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车门打开的宽度大约在80厘米左右,只有留够足够的空间,你才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小陈想起什么,掏出手机翻出监控视频:“去年有个中学生,边骑车边看手机,路过一辆停着的车时,车门突然开了,直接撞上去摔断了胳膊。所以行人走路也别玩手机,眼睛盯着路边车辆,耳朵听着动静,发现车门有微动,赶紧减速避让。”

王霞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旅游广告卡,仿佛那上面的图案和文字能给她带来某种启示。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抬起头说道:“其实坐网约车的时候,司机提醒与否真的非常关键。有些司机在停车后,只顾着点击手机完成订单结算,完全不说话。而乘客呢,往往也不好意思多问一句。”

她的目光转向小陈,接着说道:“你们平台能不能考虑设置一个语音提醒功能呢?比如说,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系统可以自动播放一段语音提示:‘请从右侧下车,开门前观察后方’,并且可以重复播放几遍。这样一来,即使司机没有主动提醒,乘客也能通过语音提示了解到正确的下车方式,从而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说不定,这样一个小小的设置,就能多拯救一条生命呢。”

小黄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啊!如今,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推广‘一车一提醒’的措施。这不仅体现在对司机的培训上,专门教导他们如何通过口头提醒来保障乘客的安全,而且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之处,比如在车门处张贴反光警示条。毕竟,安全问题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说,无论是司机、乘客还是路人,都必须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疏忽。因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一次危险的发生。”

时针指向十点,商场外的车流渐渐稀疏。小陈看着手机里的订单,忽然对大家说:“明天开始,我每次停车都多花十秒钟,不仅提醒乘客,自己也扭头看看后视镜。今天那个骑电动车的小哥,要真撞上了,我这辈子都睡不着。”

吴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年我们商场停车场装了360度监控,拍到过三次‘开门杀’险情,都是因为司机提醒及时,没出大事。安全无小事,尤其是我们这些天天在路上跑的,多一句提醒,可能就是别人的‘救命符’。”

小强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将头盔戴在头上,调整好位置,确保它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他轻轻地拍了拍头盔,仿佛在告诉自己这是一份重要的安全保障。

“刚才听你们说,好多事故里骑行者都没有戴头盔,结果颅脑损伤非常严重,根本就救不回来。”小强的声音有些沉重,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可怕的场景,“我可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所以明天我就把‘戴头盔’这三个字写在送餐箱上,让大家都能看到。”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笔,在送餐箱的侧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戴头盔”三个字。这三个字虽然简单,但却代表着小强对自己生命安全的重视和对他人的提醒。

写完后,小强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杰作,然后用力扣上头盔的搭扣。他感觉到头盔紧紧地贴合在头上,给了他一种安心的感觉。

“命是自己的,马虎不得啊。”小强自言自语道,他深知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决定从现在开始,不仅要自己时刻牢记戴头盔,还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夜色里,几人陆续离开,饰服之旅的灯光依然亮着。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关于“开门杀”的讨论,却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一颗安全的种子。当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路上的车辆仍在穿梭,而那些关于“观察、提醒、等待”的细节,终将在无数个晨昏交替中,织成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这场发生在春夜的对话,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道路交通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当“开门”不再是一个随意的动作,当“安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那些曾在新闻里出现的悲剧,或许就会少一些,再少一些。毕竟,在每一个“开门”的瞬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路上每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为生活奔波,都盼着平安到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