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阴雨扫墓(2/2)
最后一张照片是从远处拍摄的整个墓地的景象,墓碑整齐地排列着,周围的环境宁静而肃穆。
他看着这些照片,心中涌起一股感动。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维护工作的成果,更让他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用心和对逝者的尊重。
沿着水泥路走向家族墓区,鞋底踩过人工铺设的碎石子,发出细碎的响声。忽然听见左侧传来争吵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对着工人比划:\"这棵野薄荷不能拔,我母亲生前常拿它泡茶的。\"工人耸耸肩,指着手中的工单:\"系统显示杂草清除率需达95%以上。\"老人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被压倒的薄荷扶起来,叶片上的绒毛在晨光里泛着微光,让吴兵想起母亲当年在坟前种下的那株月季。
走到自家墓碑前,果然如照片所示,一切都整洁得无可挑剔。新描的金字在晨光中闪闪发亮,连石缝里的青苔都被喷了除草剂,呈现出枯黄色的斑痕。他缓缓地打开那个略显破旧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他从超市精挑细选的精致糕点,还有那束被包装得完美无瑕的白菊。这些东西都是他特意为今天准备的,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他小心翼翼地将糕点和白菊摆在墓碑前,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打火机。当打火机的火苗与纸钱接触的瞬间,火苗像是被压抑已久的猛兽一般,突然腾地窜了起来。然而,这股凶猛的火势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得歪歪斜斜,仿佛失去了方向。
他不禁想起了从前,那时他会用一个铁盆来烧纸,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青烟却能缓缓地爬上墓碑,就像是逝者在云端招手一般。那时候的他,总是会静静地看着青烟,想象着逝者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生活。
而如今,这小小的火苗却显得如此无力,似乎无法承载他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
蹲下身敬酒时,指尖触到墓碑基座的温度,是人工石材特有的冷硬。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说的话:\"以后扫墓别太麻烦,人走了,心还热乎着就行。\"可当所有的流程都被拆解成标准化服务,当除草、清洁、祭品都能通过手机下单完成,那些曾沾在指尖的泥土、落在发间的花瓣、混着汗水的笑谈,都被封进了记忆的琥珀里。
暮色漫进墓园时,吴兵坐在石凳上翻看手机里的老照片。有张摄于千禧年的照片格外清晰:父亲赤着脚踩在坟前的泥地里,手里握着刚砍的竹枝,母亲正把一串纸灯笼挂在墓碑旁的小树上,吴兵自己蹲在地上,专注地用细树枝给新培的坟土画花纹。背景里,爷爷正在和隔壁坟的张叔交换新采的茶种,两个老人的烟袋锅明灭闪烁,像坠在春夜里的两颗星子。
那时的墓园没有水泥路,每条小径都被踩得油光发亮,下雨时要踩着碎砖块小心行走。每座坟前都有独特的标记:有的种着两株侧柏,有的摆着旧陶罐改的花盆,还有的用碎石子在坟头拼出\"福\"字。在那座静谧的墓园里,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着。他们穿梭于墓碑之间,仿佛这里并不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神秘的游乐场。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便是捉迷藏。他们在墓园的小径上奔跑,然后躲藏在那些茂盛的灌木丛后面,屏住呼吸,等待着被寻找的那一刻。
当他们躲在灌木丛后时,不仅能够听到大人们轻声谈论着家长里短,还能闻到泥土与草木交织的独特气息。这种气息混合着大自然的清新和生命的循环,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与死亡不同的温暖。
在这个墓园里,孩子们开始明白,死亡并不是冰冷的石碑,而是一种融入血脉的传承。每一块墓碑都代表着一个曾经生活过的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记忆,都通过这些石碑传递给了后人。
孩子们在捉迷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与死亡建立起了一种联系。他们不再害怕这个陌生的概念,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墓园里,他们学会了尊重逝者,也学会了珍惜生命。
手机震动,是墓园管理处发来的消息:\"您预约的祭扫服务已超时,如需延长请重新下单。\"吴兵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那是人工草坪上的细沙,不会弄脏衣服,却也没有真正的泥土那种潮湿的芬芳。路过智能祭扫服务站时,看见一位年轻人正在屏幕上挑选虚拟祭品,手指滑动间,纸扎的汽车、别墅便出现在虚拟墓碑前,动画效果的青烟升上电子屏,转瞬即逝。
返程的路上,月亮不知何时爬了上来,照着公路两旁新栽的景观树。吴兵忽然想起那年给奶奶扫墓,回家的路上捡了颗被雨水冲落的樱桃,种在院子里,如今已长成碗口粗的树。每年扫墓前后,粉白的花瓣会落在祭祖的供桌上,母亲总说那是奶奶回来看望了。可现在的墓园里,连这样的自然馈赠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标准化的绿植和整齐的草坪。
车转过最后一个弯道,城市的灯火在远方闪烁。后视镜里,墓园的轮廓渐渐模糊,像被雨水洇开的墨迹。吴兵知道,那些关于扫墓的记忆,那些沾着泥土的欢笑与汗水,终将随着一代人的离去而慢慢淡去。但有些东西,却在记忆的深处悄悄生长,如同当年那株被细心呵护的野蔷薇,即便历经风雨,依然在某个清晨,带着露水绽放。
雨又下起来了,这次是无声的细雨。吴兵打开车窗,任潮湿的空气涌进车内,恍惚间,仿佛又闻到了二十年前的青草香,混着纸钱的焦味,还有母亲米糕的甜。原来有些味道,永远停留在时光的褶皱里,只要轻轻触碰,就能漫出整个春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