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学成归来(2/2)
第二天一大早,来顺就跟着家启来到了工作室。团队成员们已经到齐了,大家热情地向来顺打招呼,欢迎他的加入。
“来顺,这是张博士,我们团队的材料专家;这是李工程师,负责电路设计……”家启逐一向来顺介绍着团队成员。
来顺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期待。随后,家启组织召开了项目讨论会。
“来顺昨天提出了一些关于能源供应和材料选择的新思路,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家启说道。
张博士首先发言:“关于新型纳米材料,我也有所了解。这种材料确实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它的制备工艺非常复杂,成本也很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来顺认真地听着,然后说道:“张博士,我在学校的时候和导师一起研究过一种新的制备方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量子束光刻技术,可以精确控制纳米材料的原子排列,不仅能提高材料的性能,还能降低制备成本。”
张博士听后,眼前一亮:“哦?这倒是个新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一下。你把相关的资料整理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接着,李工程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能源供应方面,微型核聚变电池虽然性能优越,但它的启动和控制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来顺思考片刻后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人工智能的算法,对电池的启动和控制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机器学习,让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自动调整参数,实现电池的高效稳定运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来顺的新思路给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家都对项目的进展充满了信心。
会后,来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和张博士一起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李工程师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能源控制中的应用。他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比如,在实验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时,多次出现材料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在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时,也遇到了数据偏差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
“这可怎么办?难道我们的思路有问题?”张博士有些沮丧地说。
来顺却没有气馁,他安慰道:“张博士,别灰心。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实验数据,一定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于是,来顺和张博士重新检查实验设备,调整实验参数,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仔细的排查。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实验环境中的微小杂质影响了材料的性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终于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来顺和李工程师也通过不断优化算法,解决了人工智能在能源控制中遇到的问题。看着实验设备上显示的稳定数据,大家都激动不已。
“来顺,多亏了你提出的这些新思路,让我们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家启高兴地说。
来顺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和这么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小暑时节渐渐过去,大暑的炎热接踵而至。但工作室里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大家都在为实现太空探索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天,村庄因为来顺的加入和项目的突破而焕发出新的生机。田野里的庄稼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仿佛也在为这个科研团队的努力加油助威。而来顺,他带着对宇宙的向往和对科研的热爱,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环境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逐梦之旅,也为这个家庭的科技传承续写着新的篇章。